菏泽高新区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掀起了一场“瘦身强体”的“自我革命”,全面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体制,建立起“8个工作机构+2个服务中心+4个专业园区+3个平台公司”的运行模式,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菏泽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目的是理顺机制、解决问题、聚集资源、加快发展。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下步重点是优化机构间的协作配合,提升人员适应岗位的能力,加快释放改革的活力动力。”在菏泽高新区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党组成员、菏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保存如是说。
新春伊始,菏泽高新区与睿鹰集团在了未元大健康智慧产业园进行集中签约。双方合作的企业项目、搭建的共享招商平台,将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吸引更优的项目、更多的人才和更高的技术。
为了促成这次合作,使招商项目及企业顺利落地,强化保障服务,菏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与睿鹰集团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园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设立了“医药销售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公共检测中心、高新区生物医药(北京)离岸研究中心”,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型。
除此之外,为了鼓励企业参与运营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积极筛选有运营开发实力的企业,管理运营“区中园”。菏泽市城投公司于去年10月份正式入股菏泽高新区健康食品产业园,共同合作开发建设,打造食品产业集聚区。清华启迪科技加速器正式入驻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帮助园区开展运营等工作,现已招引50余家企业入驻。同时,积极探索与发展水平高的开发区通过市场化方式,合作共建开发区。
这些都是菏泽高新区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后,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主责主业,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导,联合区内企业共同迅速高效推进的成果。此次体制机制改革中,菏泽高新区全面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体制,规范高新创投、高新城投2家平台公司经营体制,牵头成立菏泽高新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装备、健康食品、数字经济4个专业园区,牵头构建了“产业专班+专业园区+招商公司”的工作格局,围绕“231”产业体系和高新区主导产业,组建了6个产业招商专班。与此同时,高新区聚焦“瘦身强体”,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将原有15个行政部门、11个事业单位精简整合为8个工作机构,按规定设立2个事业单位、4个派驻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能职责。
高新区事业的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持久的活力源于人。在这次改革创新中,高新区把“人”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岗配置上,高新区建立了“人岗相适”的全员聘任机制,着力扩大选人用人范围,不论身份,不限岗位,不唯级别、资历、职称等限制,聘任五级职员以上人员173名,打破身份使用人员72名,从镇街选拔聘用优秀干部17名,努力把最合适的人选到最合适的岗,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树立了“多劳多得”的干事激励导向,实行“以绩定薪、绩薪相适”“优绩优酬、特岗特薪”,真正把改革的动力、绩效考核的压力传递到每一个人,激发活力,让“铁交椅”变“活薪酬”。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紧紧围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培育等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聚才、育才新机制,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扎根高新区,让各类人才在这里竞相迸发、融入发展大势,成为高新区的“合伙人”,形成了“聚焦发展引育人才、集聚人才推动发展”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菏泽高新区打造有利于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培育链条完整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装备、医养健康食品、新信息等新产业。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面对新机制、新机构、新职能、新人员、新业务,菏泽高新区站在了新起点上,正逐浪前行,动能澎湃。
记者 王 燕 通讯员 陈承英 赵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