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年的等待
  □ 王怡冰 

  曾看过这样一幅照。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凝望,青春丽容早已随着岁月的江河远逝,留下的只是苍苍白发、满脸皱褶。然而,那眺望着的,仍然炯炯凝神的眼眸却仿佛在向人诉说着什么。

  1920年,在江西的某个山村里,年仅九岁的她嫁给了更为年幼的才六岁的他当童养媳。他随后进入村里的学校念书,并在他人的感召下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1929年的冬天,年仅十五岁已是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的他在祖母的操持下,与她举行了圆房仪式。没几天后,蜜月之花还未完全盛放,丈夫却不得不告别依依不舍的妻子,踏上了去往远方的道路,艰难漫长的红军长征开始了。

  在此后的近七十年里,她,总是在等待。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照一面小方镜子梳洗。那是他出发前留给她唯一的礼物,而她时刻用这面方镜准备着为自己的爱人展露最美的容颜。闲暇时光,她还常常站在屋前高高的门槛上观望,期待着某天那个身影能出现在视线中,而不总只突然闯入梦里面。然而,当镜子、门槛如同她的容颜一般被岁月之河冲刷得满是暮意,奇迹却仍然没有出现。

  直到进入本世纪初的一天,三十多年从未到过县城的她和老红军一起瞻仰烈士陵园。在牺牲红军名单中,意外发现这样的人物介绍:李才莲,红军将领,一九三五年,苏区留守红军分九路突围后,在瑞金铜钵山区被叛徒所害,壮烈牺牲,年方21岁。李才莲便是他的名字,而她叫池煜华,是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家属中的普通一员。

  七十年,于普通人而言,几乎相当于一生的时间。我的生命长度还未延伸至此,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去等待某样事物或某个人,我也无法切身体会这种感受。但我明白革命于李才莲而言,是一种信念,是他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守护的忠诚。而同样的,对于丈夫的情爱于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信念,那是用坚韧与顽强之水浇灌的忠贞之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科技·广告
   第05版:文学副刊
   第06版:健康·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爱的禁忌
道高一尺
春天的故事
交响
七十年的等待
生日感怀
“玩菜”
神秘的东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