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审先推”擅闯红线
10月28日上午,第六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尽管当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现场仍然人头攒动,场面十分火爆。开幕式尚未举行,就有不少人在会场外散发传单。
一位中年妇女递给记者一张彩色宣传页,只见上面写着“欧亚5号,优质超高产,适应性广”等内容,并且宣称“精品种子放心使用”,尤其是画面上一只硕大的玉米棒特别显眼。当记者询问该品种有无通过审定时,中年妇女说:“这个品种正在参加区试,今年可能进行审定。”
走进会场,形形色色的展位和花花绿绿的包装让人目不暇接。在甘肃某种业公司的展位上,一个名为“硕单2006”的玉米品种号称“高产王,亩产可达2400斤”。然而当记者上前询问时,展台前的工作人员解释说:“2400斤的亩产只是该品种在试验田里的数据,大田里亩产只能达到760公斤左右。”在记者一再追问下,公司法人代表刘玮琪最终表示,该品种目前仅处于示范推广阶段,尚未通过审定。后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该公司在此次会议上展示的近10个品种,超过一半的都未经审定。
长期从事农资打假维权的民间人士李鑫告诉记者,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农作物种子在广告宣传方面有严格规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种子未经审定不得发布广告、经营推广;通过审定的品种在宣传中对主要性状的描述应与审定公告一致,且要说明适应区域,严禁夸大。“种子没通过审定就没有取得合法身份,这样的‘黑户’竟公然在一个国家级的种子展会上‘裸奔’,实在不应该。”李鑫说。
面对质疑,“种子双交会”承办方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组委会工作人员张进生表示,“种子双交会”是商品种子信息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按大会规定参会企业可以发布一些科研试验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但宣传中必须注明是“未经审定”或“试验中”。然而在采访期间,记者未发现一例明确标注“未经审定”的品种。
花样频出混淆视听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除了宣传推广未经审定品种外,“种子双交会”上还存在其他明显违规现象,大致包括随意篡改审定公告上特征特性说明,夸大宣传;“张冠李戴”,伪造品种名称或乱起名;虚构与大型科研院所关系,狐假虎威“傍名牌”等。
在整个“种子双交会”上,最为常见的宣传字眼就是“超高产”“抗病强”“千斤王”等,甚至还冠有“太空一号”等名称,且多数配有相应农作物的放大照片,让人望之心动。
河南一参展种业公司工作人员任磊告诉记者,公司此次共推介了12个品种,其中的重点“金保姆”系列,是公司“自我繁育和销售一体化的品种”。然而公司经理张新军却表示,上述系列中,“金保姆9号”是从河北省引进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尚未通过审定,“金保姆3000”则是一个注册商标,真正的品种名称为“博优989”。
为何同一系列中,有的是品种名称,有的却是注册商标?河南金囤种业公司总经理崔振华分析,种子选育和推广是一项长期工程,为牟取暴利,一些公司往往将以前通过审定的品种“张冠李戴”,商标之说只是其规避监管的幌子。
在一家名为“河北邯郸农科院黄淮销售部”的展位上,宣传的是“‘世纪千斤王’牌国审系列”玉米品种。然而当记者询问销售部和邯郸农科院的关系时,该展台工作人员竟一言不发,扬长而去。
李鑫介绍,“傍名牌”是种子虚假宣传中的典型手段之一。此前的种子展会上,就曾发现多家企业打着中国农科院的招牌,但调查发现,其只是租用了中国农科院的房子办公,并无任何关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本次展会上竟然还出现了种子“李鬼”和“李逵”同时宣传的怪事。崔立臣是山东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据他介绍,“SGK958”和“山农圣棉1号”都是自己公司独家买断经营权的品种,然而这次会上,竟然发现别的公司也在大肆宣传。
种源之乱亟待治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铺天盖地、花样百出的品种宣传信息,就连作为“业内人士”的种子经销商也感到茫然,而且有的经营者本身就是上当受骗者。
来自山西夏县水头镇种子站的王国英说,选种一要考虑是否适应当地气候,再就是产量、抗性等方面特点,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乱,让人觉得像是“雾里看花”,这个“法则”也越来越不好用了。
河南博爱县的王景照主要从事棉花品种经销。据他介绍,与小麦和玉米相比,现在市场上的棉花品种“算是少的”,但仍然真假难辨,有一年自己就上了当。
“当时有种棉花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培育的,抗病高产,亩产能达600斤。我大量经销后,实际效果与广告背道而驰,亩产皮棉仅200斤,有的甚至才100多斤。”王景照说,“一下就把我的生意搞砸了,不但损失了两万多块,而且大家不信任我了。”
王景照告诉记者,自己现在选种子是“小心加谨慎”,新品种都要先试种一季,“不但自己试种,还动员亲戚朋友一起试种”,确定没有问题才大量推销。
李鑫认为,种子经销商的无奈和受骗经历,说明当前种子市场上的虚假标签、夸大宣传已呈泛滥之势,想不上当已经很难。而作为源头,类似“种子双交会”这样的平台对此应负有相当的责任。
“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现在的展会正呈现出越来越商业化的倾向,就像‘阿庆嫂开店,来的都是客’,只要交钱,好赖企业都能参展,这必然导致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李鑫说。
崔立臣介绍,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参会企业应提供营业执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可是我们带过来后,有关方面连看都不看。”
记者查阅大会指南和网站发现,关于参会企业资质、广告宣传有何规定和注意事项,相关信息付之阙如。但与此相反,展位价格和赞助收费标准的说明却很详尽,其中仅开幕式独家冠名单位收费就高达48万元。
李鑫认为,“种子双交会”夸大和虚假宣传乱象丛生,表面上看是会议主办门槛设置较低造成的,但深层次原因在于种子管理站成了会议承办方,失去了监管主体的位置。他呼吁有关部门应及时纠正这种错位现象,进而从源头上肃清当前混乱的种子市场。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