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表彰先进,就要大张旗鼓!”在日前举行的菏泽高新区202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表彰大会上,一批在综合考核、招商引资、财政贡献、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依次上台,接过了沉甸甸的荣誉,受到表彰,收获了真金白银的奖励。
给奋斗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大会上,菏泽高新区用“真抓实干”兑换“真金白银”,动员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抢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机遇,进一步明确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压实责任、传导压力,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今年,菏泽高新区将聚焦“七个方面”,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奋力开启新征程。
聚焦“高”“新”“区”,实现新突破
今年,菏泽高新区将在“高”“新”“区”三个字上做好文章,进一步提高产业层级、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将坚持亩产高、效益好、能耗低、环境好等标准,谋划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引领项目;重点布局占地少、税收贡献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培育高档次、高技术水平、高影响力的企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装备等产业和档次高、技术强、影响力大的企业。同时紧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机遇,创新思维观念、理顺管理机制、激活产业项目。
核心产业要有新作为
生物医药是全市“23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两个核心产业之一,是高新区首位打造的核心产业,也是集全区之力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今年,高新区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满足企业总部、研发、生产全产业链布局,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一港四园”的核心园区。
新兴产业将有新贡献
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信息产业是高新区加快布局的主导产业,今年将重点围绕延长链条、膨胀规模、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逐项梳理出新材料新装备、新信息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名录,划定重点招商对象,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补齐产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引进项目、聚集园区、壮大产业”的思路,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提高专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挖掘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发展潜力,落实政策支持、资本运作、企业上市等各项措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稳定的财源支撑。
产城融合将有新面貌
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功能区,必须有承接高端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的载体环境,必须形成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今年,高新区将继续优化园区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功能,持续聚集园区资源,更加注重高端、品质、宜居特色,与中心城区形成差异化发展,打造“品质高新区、宜居新城区”。
科技创新将有新进展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之源,今年将继续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区”的发展目标。在平台方面,将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作用,一方面,利用好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步长、中厦、德通、金博利达等企业的省级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要打造全新平台,全力支持企业打造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同时,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支撑和科技人才支撑,既要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效提高人才的贡献度,又要让各类要素资源深度融合、相互推动、多方共赢。
服务效能将有新提升
今年是高新区的“作风转变年”,菏泽高新区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心而谋、同向而行”,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企业“帮扶到位、解决问题”。在服务机制上,将进一步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包保联系机制,建立招商服务机制。在服务措施落实上,将积极稳妥承接行政权力事项,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严格落实惠企业政策。在服务行为规范上,将进一步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考核评价将上新台阶
考核评价是工作的“指挥棒”。今年高新区将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既要强化做优当期指标的措施,又要做好管根本、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围绕主责主业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多招项目、多引人才,形成长远的支撑性税源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