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主页 > 菏泽日报 >
上一篇:小樱桃对接大市场,老品牌走出新路子 下一篇:向更高处攀登
发展“牛产业”,过上“牛日子”
时间:2021-03-05 09:12 来源:网络

3月1日,天还没亮,刚下过雨的路面有些湿滑,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马家岭村村民韩翠菊已经起床奔着村子南岭去了。

不光这天,从春节一直到现在,韩翠菊一天也没闲下来。

韩翠菊忙啥呢?牛年里,韩翠菊忙的也是“牛事”——在位于村南岭的牧场里当挤奶工。工作三班倒,每月工资近四千,年底有“十三薪”,交保险,逢年过节还发福利。

牧场和奶牛,不仅让韩翠菊一家告别了捉襟见肘的日子,也改变了马家岭村201户村民的生活。

2013年,马家岭村党支部捕捉到一条信息:有企业正在找土地,打算发展奶牛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朱孔明说,得知这一消息后,村里当机立断,决定把这个项目争取过来。于是,村里流转了土地,“东篱牧业”落户马家岭村。2017年,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收购东篱牧业,成立了日照鲜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马家岭村的牛产业迅速壮大起来。而今,日照鲜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在岚山区共有两个牧场,奶牛存栏总量为1.4万头。在建的三期项目,已在收尾阶段,预计今年5月全面投产。

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这个牧场,真能带富马家岭村吗?给村民信心的,是拿到手里实实在在的回报。朱孔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第一,是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1500元土地流转费,其中村民获得1200元,村集体获得300元公益事业金。另外,土地流转费五年递增200元,归村民。比起种地,这相当于村民每亩地一年能多挣1000多元。对村集体来说,一年则能增收近30万元,修路、改水、改电、安路灯,这些事都不愁了。

第二,是村民的务工收入。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解放出来,马家岭村近100人成了牧场的“产业农民”;还有村民成立施工队,承包牧场里的工程建设。据统计,牧场目前共用工140人,其中本地用工就有100人左右。牧场三期完成后,预计共需用工240人左右。

牧场的存在,远不止带富了马家岭一村的乡亲。

日照鲜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波告诉记者,牧场三期投产后,存栏奶牛将突破1.8万头。届时,每年光青贮饲料,就需要近4万亩地的种植量。

捕捉到商机的碑廓镇已经开始行动。在牧场周边,该镇正配套建设旅游观光、循环农业、有机蔬菜、青贮饲料等设施农业,打造多种体验的高效循环示范农业片区,并同步推进青贮饲料项目,流转土地2万亩,规划实施万亩青纱帐现代农业综合体。

产业链在两头同时拉长。按照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先建牧场,再做市场”的理念,3月1日,日照卫岗乳品工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这一由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日照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岚山区园区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占地170亩,总投资4.8亿元,以打造高端液态乳制品为主,并建设智能化冷库等配套服务设施。待建成达产,可年加工鲜奶16万吨以上,年产值14亿元以上。

这也将意味着,从最初单纯养牛向企业供应原奶,到如今打造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一头奶牛所带来的红利,从村蔓延到镇,又辐射至区。

春节前,马家岭村忙着铺设一条连通场区的管道。去年,村党支部又领办成立了置业合作社,承揽了牧场内生活用水、绿化养护、卫生清洁等后勤服务。“除能让村集体每年再增收30余万元外,达不到企业招工要求的村民,今年起也可以在合作社里找到工作了。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朱孔明说。 大众日报记者 丁兆霞

菏泽日报商业版|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